所謂「無障礙校園環境」,就是要排除現存於校園內對於殘障學生形成障礙的一切措施,一方面要做到「不以障礙為理由而拒絕入學」,以達到「有教無類」的理念;另一方面,也要排除校園內的各種有形與無形的障礙,使障礙學生能夠像一般學生一樣享受各種教育資源,使殘障學生在「最少限制的環境」中,接受適性化的教育,以充分發揮其潛能。

教育部八十三年起將「無障礙校園環境」列為發展與改進特殊教育五年計畫的要項之一,當時教育部的計畫內容與執行項目

包括:
1. 規劃各級學校建立無障礙校園環境具體措施
2. 辦理無障礙校園環境之研習與宣導
3. 加強大眾認識特殊教育之宣導
4. 改善校園建築環境設施
5. 改善障礙學生上下學交通設施及住宿設施等。

於是,當時中央及地方分別印製大量手冊,並編列充分經費以宣導相關觀念,市教育廳局並成立「無障礙校園環境清查暨督導小組」,以落實無障礙環境之執行推廣。

由於法令之制度及倡導,無障礙環境日亦受到重視,目前在校務評鑑中,無障礙環境亦為評鑑的重點。雖然如此,無障礙校園環境的具體措施仍然多只在特殊教育學校(班)最受到重視。
一般學校由於身心障礙學生為少數,及一般經費不足,難以更改舊有建築物結構的情況下,無障礙環境之建造常顯得不夠理想。

至於無障礙學習環境中,則由於近來電腦輔具在身心障礙學生的學習生活中佔有一學之地,教育部在擴大內需的「全國資訊教育基礎建設」中,增列了校園無障礙電腦環境的建置。

無障礙電腦環境或無障礙網路環境成為近來障礙學生電腦學習環境的要素,其發展在近年來頗被重視。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並制定無障礙網頁檢測,一旦經過委員會檢測認定為無障礙網頁的網站,則授予權利張貼如圖的標章於該網站首頁中,以為辨識。